对大多数人来说,网吧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80后是最早接触网吧的青少年,90后基本上是在网吧生长起来的孩子。
毕竟,谁的青春没玩过几场「包夜」呢?
但是,这样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你真正的了解吗?
网吧的前世今生之发展大事记
1994年9月1日,英国伦敦西区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网吧。
1995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网吧——威盖特,上网价格达40元/时。
1995年至1998年,网吧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网络不光上网,开始成游戏场所。
1999-2001年,聊天软件和网游的兴起(蚕蚕聊天软件、《传奇》《万王之王》等游戏),网吧成为交友聊天、网络游戏为主的***所。这期间,政府在管理上放松,较少干预,网吧营业、管理问题也逐渐滋生。
2002-2013年,网吧与网咖的变革时代。
2002年的北京「蓝极速」事件结束了网吧无管制发展的时代,进入严管阶段。同时出台了第一部规范网吧上网的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其中重点工作就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009年前后开始,国内网吧行业陆续进入调整期,高速发展已成为历史,以黄峰为代表的业内人士为了探索网吧行业的未来,提出了「新网咖」的概念。
2013年,政策解冻,冰封十年的网吧行业,可以依法开展单体网吧审批。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网咖也大规模的开始展开了。
自2015年起,网咖界「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以网鱼网咖为代表,将网吧行业的传统属性与互联网理念结合起来,为玩家打造线上线下一战式互动***,开创业内新形态。
注:「蓝极速」事件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许,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蓝极速网吧地址)发生的一起恶意报复纵火事件,致使25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受伤。
其实,网吧新形态的发展由这一变化便可体现:网吧——网咖。
网咖的全称是「网络咖啡厅」,它直译了国外的词组Netcafe或Internet Café,Café是咖啡的意思,但在这里指代了一种休闲的娱乐方式。
目前,市场上将以网鱼网咖代表的网吧经营模式,称之为全娱乐生态网咖。通过多元化的游戏系统,整合了虚拟现实游戏、手机游戏、战争主题游戏、电竞赛事等内容,极大的增加了网咖消费者的兴趣。
在网吧行业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网吧的监管也是随着其发展而不断健全。
从网吧最初野蛮式的粗放发展,网吧处于完全无监管与监控的状态,
从而滋生诸多的弊端,最终集中爆发。「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便是其标志事件,也是网吧行业初期盈利增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蓝极速」事件后,使得国内单体网吧遭受了长达十年的严厉管制,网吧行业随后便进入全面的「戒严」期。进入「戒严」期后,网吧最初野蛮式发展模式不再具有发展的活力,网吧整个行业进入探索时期。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未满18岁的青少年将不能进入网吧进行消费。并在06年开始进行网吧实行制,即凡进入网吧从事上网的消费者均须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也进一步监控了对未成年上网的管理。
虽然,一度政府的强力监管体系在网吧行业形成一种「尴尬」局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黑网吧便是这种「尴尬」制度下的畸形产物,藏匿在深街深巷中,环境恶劣,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到后来网吧的「解冻」,政府帮助元气大伤的网吧行业进行转型,网吧摸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并且,逐渐完善并健康的监管制度进入网吧行业,黑网吧便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
其实,我们从上面的网吧大事记中也可以看出,网吧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健全的监管与监控体系是分不开的,而健全的监控体系是隔绝危险因素壮大,防微杜渐,营造网吧安全消费环境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行之有效的监控技术开始加入进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便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在网吧的安全监管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消费群体的识别刷选上 。以居民的二代身份证件以及所持证件人员的人脸为识别介质,识别出冒用、伪造的人员,同时也全面落实了网吧的实名制度。
泰首的人证合一核查系统「身证通」,运用1:1的人脸识别模式,基于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通过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人脸与证件图像比对识别四个步骤,能够在1秒内快速识别出假证、过期证件以及盗用他人身份证等行为,并且人脸识别时不受光线、表情的变化以及胡须伪装、眼镜装饰的影响,精准识别。
主要步骤如下:系统安装后,消费者走进网吧,面向「身证通」,刷一下身份证在读卡器上,看一下摄像头,1秒钟,网吧登记便完成了。
「身证通」可以连接公安内网,通过黑名单预警功能,协助公安排查在逃的嫌疑分子,排除网吧潜在的危险因素,维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