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有计划大规模地发展则始于1957年。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快速发展新阶段,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明显增加,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然而,由于农机维修行业效益低下、服务管理机构不健全、配套的扶持政策缺乏等原因,作为农业机械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发展却严重滞后,跟不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新型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及开展农机维修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
一、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农机维修法规制度
各级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维修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发现与农村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应及时修订,争取制定一项,落实一项。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管理,重点管理维修网点的开业资格、技术条件及维修质量等。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维修服务是农机推广中重要的一环,切实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如:农机维修培训鉴定补贴、维修中心建设补贴,探索农机维修设备报废更新补贴制度,积极引导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农机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
二、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农机维修标准体系
农机维修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服务水平、规范行业发展的有效支撑,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举措。所以应尽快建立涉及配件、技术、服务、评价及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农机维修标准体系,使其能灵活、快速地反映现代化农业市场经济要求。此外,我们还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采用国际标准为中心,按照依法管理、增强竞争力和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不断调整完善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叁、分析行业形势,制定农机维修服务重要标准
经过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现行的农机类标准共120余项,但是大多涉及的是产物、方法、技术类标准,对于农机维修的标准较为欠缺仅有不到30项,除了山东省制定了《农业机械售后服务规范》共6部分标准外,农机维修行业服务类标准在国内几乎是空白。这导致了在农机维修服务过程中无据可依,各维修网点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低下,顾客纠纷时常发生。故应准备分析行业形势,重点加强农机维修服务类标准的制定,规范行业发展,提升维修网点的服务水平、及时性及维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加快现代农业的进程保驾护航。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整天和油渍、泥渍、灰尘及各种难闻的味道打交道,导致农机维修人才严重缺乏,农机维修人员素质偏低,有的虽然从事农机维修时间长,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遇到难题就束手无策,很难做到自发进步,服务意识淡薄。可通过开设短期培训班、设立农职培训学校及专家实地教学等形式,加强农机维修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大力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快新知识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应提升维修人员的服务及标准化意识,使其按照标准的规范不断提高为广大农民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