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为迎接第16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宣部等部门于4月20日联合启动了“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主题,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政策宣传、业务咨询、成就展览等活动。新华网记者走访了相关公司和专家学者,就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知识产权建设势头良好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的总和。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279.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10.2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突破1000万件,达到1034.4万件,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5.9万件,居世界第二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这些数字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知识产权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挑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数字创意 重塑文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时代改变了音乐、电影等文化作品的创作、存储、销售与消费方式,但也为创作者及商业伙伴带来版权保护、价值分享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几个月的时间,一项技术就可能被新技术取代,这使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专利申请的周期过于漫长,这是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大痛点,需要公司提前很长时间做好规划。”百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专利事务部高级总监苏静说。
美国高通公司法律及政府事务全球副总裁赵斌认为,不管新的业态如何发展变化,知识产权保护都是这些新的经济业态得以生存、持续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了这些基础和保障,新的业态将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产权保护是对所有新经济业态最基本的支撑。”赵斌说。
知识产权管理改革亟待推进
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的关键点,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首先要有良好的创新保护机制,包括高效的审查授权机制、健全的成果转移机制以及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机制。第二要营造良好的发明创新氛围,引导科研人员积极钻研新技术、新发明,而发明创新成果市场化转移变现又能很好的回哺科研人员,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发明创新氛围和正向激励机制。
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微创新和生态创新成为新经济形势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在乐视全球专利副总裁谢海楠看来,知识产权保护之后的运用是更大的课题。“知识产权归根到底是服务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当前应该转变观念,采用更加务实的方法促进创新成果加快应用。”谢海楠说。
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众多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已经实现与国际接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日前表示,要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
“从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维度来看,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体制更适合我国的国情。”李俊慧说,“对于知识产权管理来讲,从权利人保护及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机制可能会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