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标准化意识淡薄和其他社会原因,我国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标准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在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长期滞后于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和标准化相关课程开设长期空缺,就造成各类标准化人才严重匮乏。我国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我国标准化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人民大学和机械科学学院等院所开办了两届标准化专业方向的硕士学位学生,培养过一批专门的标准化人才后,虽有零星几所高校在十年动乱后又探索性地开展了标准化教育,但都因各种原因中断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计量学院开始招收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的全日制本科生。中间停顿太久,这又造成了我国标准化专门人才断层严重,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也直接影响了我们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与我国日益增强的国际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教育部在2010年才正式批准标准化本科专业,标准化专业正式进入国家高等化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之前一些高校采取在其他专业下面设置标准化方向来培养标准化人才。现在只有少数高校开设标准化专业学科,从事标准化研究生教育的更少,远远达不到我国市场需求。我国高校不仅要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还要像国际上其他国家一样加强商业管理学科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使我国的标准化人才培养站在国际高度上,以培养高层次标准化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人才。
要使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做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我们培养的学生,研究的成果也是要用到市场的,这也离不开同公司的合作,只有公司认可了我们的研究培育成果,我们标准化人才培养才具有生命力。同时也可将我国国内最有实际意义的一线经验融合到我们的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中来。唯有政府、公司和高等院校共同作用,相互融合,才能发现一条符合我国现状的标准化教育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