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受灾害影响并进行灾害应对的基本单位,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强调,备灾活动的核心是提高社区对于灾害“早预警、早行动”的能力,通过加强早期预警,能够确保社区运行以及政府现行政策的可持续性。在目前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以应急平台为核心的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社区是应急的终端环节,在信息规范性、灾害信息员和传输设备方面都与灾害预警的迫切需求有着显着差距,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预警信息如何准确、快速、全面地到达社区,基层的风险动态沟通和快速上报,社区居民针对预警信息如何调整行为应对突发事故,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预警标准化建设需从3个方面着手。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社区预警标准化的核心,就是要准确把握社区的风险种类和程度,为社区突发事件预警指引方向。社区应建立、实施一个正式的、形成文件的风险评估过程,能够系统地识别、分析和评价突发事故对社区带来的风险。风险评估过程可参照《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我国2007年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也明确提出了“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的要求,并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社区预警设施优化
预警设施是突发事件预警标准化的基础条件,预警信息需要通过预警设施及时传递到社区民众。有些社区已经建立起了监控、应急广播、L ED等设施,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干扰和信息空白区等问题。因此需要利用科学手段,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地理空间、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对预警设施进行优化设置,需考虑到预警信息的可达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使预警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应急预案建立
应急预案的建立是社区突发事件预警标准化的落脚点,其作用是在突发事故情况迅速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处置。应急预案的建立也要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风险评估的结论为依据,针对社区的典型事故和应急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处置。以预案的可操作性为指标,使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情景构建是编制应急预案的有效方法,通过列出突发事件造成的情景,基于现有的能力水平,按照“情景-任务-能力”的思路编制对策措施。应急预案的编制不应只局限于针对社区实际经历过的事件,而要考虑到通过风险评估预测的其他可能事件,虽然不可能估计所有突发事件,根据合理估计事件类型和所造成的影响,指导应急演练,从演练中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