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个人信息安全泄露的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网络信息安全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催生了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成为网络时代的的必然。
据报道,在今年的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公安部第叁研究所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别滨顿)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公安部将利用此项技术融入到身份识别,人手必备的身份证将迎来重大变革,身份验证将走进物联网时代,此消息引发了全民关注。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别滨顿,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据了解,该项技术最关键的是未来当你使用载有别滨顿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别滨顿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使用搭载了别滨顿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目前别滨顿已运用于不动产登记、食品安全、金融交易等多个领域。全国首个将别滨顿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10月已经在海口正式运行。
网络安全市场潜力巨大
据相关调研预测,到2019年,网络安全市场预计增长至1557.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颁础骋搁)从2014年至2019年将增长10.3%。其中,身份认证信息安全市场规模2015年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超过300亿美元。
而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2016年我国信息安全行业收入规模已达到480亿元人民币。其中身份认证领域市场规模占比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80亿元。预计2017全年我国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未来几年身份认证市场规模占比将超过30%,到2022年接近300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大。
生物识别加码网络安全建设
时至今日,全世界还有11亿人口没有正式的身份信息。之前,联合国已经在“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制定了一个名为“滨顿2020”的计划,就是要给目前没有身份信息的11亿人口,提供身份认证,而数字身份证是其中的一个子计划。这一计划将给11亿人建立详细的身份认证信息,相当于民众拥有了一个可以在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身份证,在身份认证方面,相关的系统将支持通过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生物识别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今天的手机已经能够通过指纹、虹膜、人脸、声波等方式精确识别出某个人的身份,另外这些识别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商业银行、出入境管理、警方等部门所使用。
大体来说,生物特征包括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前者包括指纹,虹膜,人脸和眼纹等;后者对大众稍显陌生,包括步态和唇语等。这些生物特征都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和唯一性,可匹配于不同应用场景。今天,不妨从中选取几种代表性生物识别,其中有的你可能熟悉,有的不熟悉,但不管怎样,它们都将在未来,成为人类移民数字世界时最重要的关卡,也是保卫人们在现实世界安全的重要利器。
跨年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最为大众熟知的认证方式。常识是,在影响人脸识别率的一切因素里,时间是最难对抗的部分。为了实现跨年龄识别,需要从1000多万人的2亿张人脸图片中学习了人脸的600多个特征,再搜集几万对成年人与其本人小时候照片的人脸数据,提取人脸特征后,通过双层异构网络进行特征迁移学习,找到成年人脸和儿童照的特征空间映射关系,准确率在人脸特征清晰情况下可达95%以上。
跨年龄人脸识别有什么用?比如,许多失踪儿童长大后,连亲生父母都认不出他的样子,但机器认得,你完全可以想象:借助“御眼重明”系统,电影《失孤》中的父母就可以不再通过持续多年的满城寻觅,而是到公安机关录入孩子照片,机器通过数据库对比,寻找到匹配对象。人脸识别技术,正在为这个社会带去更多福祉。
远距离生物识别
所谓步态识别,就是只通过走路姿势,在极短时间内,摄像头就可识别特定对象。不同于人脸识别需要“主动配合”,哪怕一个人在几十米外背对摄像头,机器也可通过算法把你认出来。可以想象,这项技术会在安防领域大有作为。
而“远距离生物识别”不只一种,除了脚下步态,来自人类嘴唇的“唇语识别”亦可发挥威力。唇语识别是一项集机器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于一体的技术:通过机器视觉从图像中连续识别出人脸,提取口型连续变化特征,随即将连续变化的特征输入到识别模型中,识别出讲话人口型对应的发音,计算出可能性最大的表达语句。
与步态识别一样,唇语识别在安全领域意义重大。要知道,公安系统中的视频信息量非常庞大,而当机器学会“读唇术”,即可判断视频中的人讲出来的关键性内容。
结语:现代科技正在构筑一张“数字天网”,难怪有人会说,如今人类犯罪率整体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术进步提升了犯罪成本。就像“无现金”在中国的飞速普及,人们期许中的“无密码”社会,也许会在中国率先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