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公开报道,腾讯与华为因微信用户数据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事件的导火索是华为旗下荣耀Magic手机所提供的一项新功能,该手机基于Andriod系统重新开发了Magic Live智慧系统(“智慧助手”),智慧助手可以根据微信聊天内容等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比如,用户在微信聊天过程中提及电影相关信息时,就会自动推荐近期热映大片,并根据用户的喜好提供影院与订票功能等。
对此,腾讯认为,华为的上述做法实际上夺取了腾讯的数据,并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华为则否认侵犯了用户隐私,称“任何用户信息属于用户,既不属于微信,也不属于荣耀惭补驳颈肠,荣耀惭补驳颈肠获取的信息是经用户授权并只在荣耀惭补驳颈肠手机上处理的,并未上传至任何云端。”&苍产蝉辫;
对于华为与腾讯数据之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点:&苍产蝉辫;
个人信息具有明确的法律边界,指的是“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以及网络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具体范围包括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账号和密码等。
侵犯个人信息,则是指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了用户个人信息,其中收集是指“对个人信息进行获取并记录”,而“使用”则包括了加工、转移和删除等行为。
据新浪微博上一段对于荣耀惭补驳颈肠的测评视频来看,华为的确给予了荣耀惭补驳颈肠手机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即华为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在设置中随时开启或关闭智慧助手的相关功能,从而授权或停止授权华为荣耀惭补驳颈肠手机根据用户微信聊天信息向用户提供调用其他功能的智能化选择。
同时,该视频试图证明华为并未“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到华为服务器,具体的例证是,在关闭网络的情况下,智慧助手依然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识别用户的微信聊天信息。
如果正如视频所述,智能助手的相关读取、识别、分析和推荐功能均是在用户手机的本地完成,那么华为无疑并没有构成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其个人信息的行为。
因为,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收集意味着信息控制权的转移,而华为并未将相关用户的个人信息转移至华为服务器,华为的服务实质为向用户提供了一项在手机终端本地处理数据的工具,而并未实际获取和使用用户的微信聊天信息数据,因而也就不存在华为侵犯微信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了。
当然,这只是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进行了法律分析,如果有技术大拿赐教并对上述视频进行深度技术讲解,也非常乐意继续跟进相应的法律分析,以求最大程度地了解智慧助手的合规性。
微信用户是否享有使用华为手机从微信软件中获取微信聊天信息的权利?
实践中,不同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用户信息的转移共享,除取得用户明确同意外,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合作协议约定来执行。而此次腾讯和华为的数据之争,显然双方并没有就此达成一致的合作约定。双方在商业合作层面的失和,才是这次事件的主要矛盾。
那么,作为用户信息的所有者,用户是否享有授予华为直接收集和使用其在微信中传输、存储的聊天信息的权利呢?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腾讯与用户达成的《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的约定,&苍产蝉辫;除非法律允许或腾讯书面许可,用户使用微信软件过程中不得“对本软件(微信软件)或者本软件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腾讯经授权的第叁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并且《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腾讯禁止微信用户未经其他微信用户明确同意,或未向其他微信用户如实披露数据用途、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的情形下复制、存储、使用或传输其他微信用户数据,侵害其它微信用户合法权益。
可见,微信已经以协议的形式禁止用户使用未经微信许可的其他方接入微信软件和相关系统。因此,在法律明确出台相关规定前,微信用户在使用荣耀惭补驳颈肠手机的过程中,未经腾讯书面许可,并没有权利使用智慧助手接入微信复制、识别微信聊天信息数据。
当然,具体禁止条款形式无疑为格式条款,且限制了用户对自身个人信息的处置权,该条款是否有效,也许在后续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将得以辨明。
工信部于8月8日对腾讯和华为的数据之争做出了回应:“针对此次腾讯和华为在手机新功能上的分歧,工信部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会依照《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公司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对信息通信公司之间的分歧和纠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依据职责积极组织协调、引导行业自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