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约车”从出生到长大,终于领到了合法身份证。
7月28日下午,《对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两部法规出台,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暂行办法》是世界范围内颁布的第一个国家级的网约车法规,在如何监管网约车的探索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值得关注的政策变化
相比于去年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对之前所有被质疑的条款都进行了修改,以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并从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以及法律和监管方面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主要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在对网约车平台、驾驶员和车辆实行许可管理的基础上,取消了8年报废的规定,改以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报废,这其实更符合兼职为主的网约车分享经济新业态,给车辆带来了更多使用空间。《暂行办法》还删除了原先的数量限制条款,规定原则上实行市场调节价,并提供发票(这里留了一个口子:允许城市政府自行制定“指导价”),给了市场、平台及司机更大的自主权。
而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巡游式出租车政策做了相应改革,主要包括:
经营权:实行期限制和无偿使用。原未设定经营权和有偿使用的,逐步改革。
份子钱:进行改革,调整过高和不合理的份子钱分摊模式。
积极转变更是拨乱反正
其实我们看,就在7月初的时候,神州专车、易到用车、滴滴快的等叫车运营商在北京等城市还并未取得合法身份,而如今国家就准备合法化了,可见风向变化的迅速。
2014年网络约车就已在国内出现,国家一直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为何在这个时机选择出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租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打车难的问题,而合法性下的“一枝独秀”、缺乏竞争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服务质量不高,同时老百姓出行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而这两年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开创了“手机召车、在线支付、补贴优惠、车型多样”的出行新体验,互联网约租车市场需求爆发。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一新型出行方式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监管存漏洞,服务问题频现,各大专车平台先后多次曝出人车不匹配、司机辱骂、殴打乘客甚至车内不雅举动等事件,交通事故发生了也不少。
问题频现,网络约车就此叫停?但是庞大的市场似乎并不能阻挡进军的专车们了。
这一业态从两年前出租车搭载使用起步,到近半年来以私家车为主开展“专车”业务,服务规模在部分城市已紧逼甚至超过传统出租车,同时也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约车市场。据颁狈狈滨颁统计,全国已有累计70多个城市开通了专车服务。其中大中型城市是专车服务发展的主力市场。就拿先前一直反对网约车的北京来说,截至去年6月,北京市专车以9.5万辆超过了出租车6.6万辆的数量,并使打车市场的运力提升1.4倍(9.5万辆/6.6万辆)。
网约车在壮大的同时却戴着不合法的帽子,导致部分约车平台不断暗暗与政策相悖而行,比如各平台会承诺积极清理平台内异地牌照网约车,但数据显示部分平台中仍存在大量异地牌照网约车照常接单。
世界级难题,中国优先解决
中国出台的这部网约车法规,可以全世界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鲍产别谤虽然实现了唯一的全球布局,但是网约车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其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身份合法的承认。
据不完全统计,鲍产别谤已收到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禁令。比如巴西鲍产别谤在多个城市被禁,德国、法国全国禁止鲍产别谤笔翱笔,墨西哥城设定最低车辆价值,甚至在其“出生地”美国,爱达荷、阿拉斯加等几个州也明令封杀
但是巨大的身影并不能一直躲在阳光背后。网约车的管理已经成为世界难题,只有中国的政府,敢动,并且动得了出租车这块积重难返却又利润丰厚的奶酪。我国政府此举就是让这些大块头能在阳光下正常行走。
政府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和操作规范,有利于网约车的健康发展,也是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这其实更是对分享经济新业态下移动出行领域的肯定和鼓励。
除了政府,网约车平台自身也在为推动合法化做了许多努力。这些平台通过和联合相关领域专家,举办各类研讨会,多方探讨出租车网约车融合发展等问题。这既是解决问题,也是推动问题的解决。
当然,从大局看来这不仅对我国交通出行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给社会各行业尽快规范新业态做了示范,有利于促进传统业态实现转型升级。
这也许是一个契机,网约车,移动支付,外卖等,新能源汽车,础搁/痴搁等领域,中国在这些方面能够尽快地拥抱互联网,变堵为疏,甚至表现得比欧美国家更开放,更自由,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多了更多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