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次工业革命都源自制造技术的变革,技术变革是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保证。但仅仅依靠研发人员的技术突破和发明是不够的,要使技术变革能够有效扩散,产生显着、积极的经济效应,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与促进。在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阶段,标准化范式一直在与制造范式共同演进。
工业革命前,工业制造范式为集中式手工作坊(工场手工业),标准化范式为简单化、统一化,典型案例是16世纪初伦敦西部纽伯里的纺织业。第一次工业革命肇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蒸汽机的改良和大规模应用而形成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工业制造范式为小批量制造,标准化范式为统一化、通用化,典型案例为19世纪初以手工装配的汽车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上世纪早期出现的以“福特制”为代表的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方式,工业制造范式为大批量生产和大批量定制,标准化范式为简化、系列化、组合化。而当前的“第叁次工业革命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其核心特征是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工业制造范式为个性化制造,标准化范式为模块化,典型案例为“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3顿打印技术的应用等。
“第叁次工业革命”之前的制造范式是以设计生产一体化产物为主要对象,追求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此时与之匹配的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是基于单一无功能零配件,以专业化、高效率、低成本为目标而实施的标准化单维范式。从当前“第叁次工业革命”所引起的变化特征和美、德、日等工业强国的工业化与标准化演变趋势特征来看,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显然是多要素、多产业、多维度、多模式融合的多维范式,标准化同质性的单维范式正在向异质性的多维范式演变。
中国要想在第叁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突破长期制约成为工业强国的根本性约束,仍然需要在核心能力上的深入挖掘。从美、日、德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及核心能力形成历程来看,标准化成为其历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甚至可以等同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石油、天然气、矿藏等战略性资源。因此,在“第叁次工业革命”来临之初,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伊始,战略性调整标准化范式从单维向多维转变,有效实现标准化范式与制造范式相匹配,进而促进制造范式的加速升级调整,是促进我国在未来10~20年成功跨入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的历史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