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无码

您好,欢迎来到果冻传媒无码——(原深圳市视频报警安防行业协会)
当前位置:协会果冻传媒无码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浙江奋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吹响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进军号

浙江奋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吹响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进军号

时间:2016-03-29 09:45: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浙江日报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一尊重五统筹”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省委十叁届八次全会和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对“十叁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

我们要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提出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继续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浙江一以贯之地贯彻习近平新型城市化战略思想,突出人的城市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突出创新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突出文化传承,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品位;突出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新型城市化:浙江全面小康率先发展的战略选择

浙江是全国最早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省份。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出发,按照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于2006年提出了新型城市化战略思想。10年来,浙江一以贯之地贯彻这一战略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始终坚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一阶段,提出新型城市化战略理念,谋划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

2006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出台了《对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这标志着浙江开启了新型城市化的新征程。

随后,浙江开展了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2009年11月,国家批复了《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明确了全省建设叁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七个省域中心城市、200多个中心镇及一般镇的“叁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省域城镇空间布局。

第二阶段,制定新型城市化发展规划,构建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2012年5月,浙江专题召开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强城市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辐射能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机制,促进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为此,我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全省城镇空间结构、功能结构、规模结构的优化完善。2012年7月出台《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强调要形成城乡规划先导机制、城乡产业互动机制、城乡设施共建机制、城乡生态共保机制、城乡民生共享机制、城乡协调管理机制、城乡人文共创机制、城乡要素配置机制等“八大机制”,以强化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保障。

第叁阶段,深化新型城市化改革举措,着力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4年4月,浙江再次召开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重点抓好“六个突出”:突出人的城市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突出创新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突出文化传承,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品位;突出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通过这六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形成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强大合力。

进而,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对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强力推进“叁改一拆”,深入开展“四边叁化”,大力实施“四换叁名”工程,有效开展“大气防治”等系列组合拳,有力地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浙江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型城市化战略思想,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着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新水平;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创造生产生活生态优美新环境;以培育特色小镇为载体,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平台;以体制综合改革为重点,增强城市健康发展新动力。

新型城市化:浙江全面小康干在实处的创新实践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型城市化战略思想,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把全面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多年来浙江与时俱进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着力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成为全国城市化发展最快且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一、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着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新水平。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在2006年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人口城市化”。10年来,浙江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在市县域范围向城镇集聚。

浙江较早出台了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分类管理办法,在劳动报酬、技能培训、子女就学等方面依法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率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推行蓝印户口制度,引导农村转移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率先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分类管理;率先推进城乡居民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2006年以来,全省人口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化率从56.5%提高到66%。

二、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

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形式和功能的综合反映。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时就提出,“要突出城市群这个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把城市发展和优化全省人口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一直以来,浙江坚持把城市群和都市区建设放到突出位置,重点推进环杭州湾、温台和浙中叁大城市群发展,并以市场化机制推动杭州都市经济圈和宁波港口经济圈发展,增强其在长叁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推动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区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至今四大都市区经济总量已占全省68%左右;大力推动7个省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着力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大力实施“一城数镇”、“小县大城”战略和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浙江发挥小城镇联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节点优势,加大200个中心镇发展改革,先后启动43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促进中心镇和小城市形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特色发展。

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一直强调,要“把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城乡互促共进的城市化道路”。浙江在新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从实际出发,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农村经济、治理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在全省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经济向农村辐射,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通过这些重大举措,全省消除了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有效地缩小了城乡差距。1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49:1缩小到2.07:1,使得浙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前列。

四、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创造生产生活生态优美新环境。

浙江是山水之乡,因山水而名、因山水而兴、因山水而美。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0年来,浙江坚守这一发展理念,致力于生态强省和美丽浙江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浙江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打出了“叁改一拆”、“四边叁化”、“四换叁名”等加大环境整治、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

“五水共治”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期待,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五水共治”治出了生态优美新环境,“叁改一拆”拆出了转型升级新空间,“四边叁化”化出了城乡周边新美景,“四换叁名”换出了产业经济新结构。这些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强力推进,重塑了浙江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重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活力。

五、以培育特色小镇为载体,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平台。

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在新的历史阶段走在前列、再谋新篇的战略选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有条件的建制镇,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历史上,小城镇在浙江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浙江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统筹城乡发展大局出发,在未来叁年里重点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是有效破解供给不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之举。特色小镇聚焦浙江未来发展的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促进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首批37个特色小镇已经集聚了3300多家公司,引进了1.3万多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六、以体制综合改革为重点,增强城市健康发展新动力。

推进新型城市化,不仅是要解决日趋严重的各种“城市病”顽症,更重要的是要破解传统城乡二元体制的固有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早就说过,“创新城市发展机制,不能仅局限于深化城市发展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而要花更大的力气,着力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浙江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着力点,就是从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入手,针对制约城乡人口流动、资源要素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

在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相关的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实行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叁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的改革,破除农村转移人口转化为市民的最大束缚。在资源要素流通关键环节,按照市场化配置的要求,逐步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机制、交易机制、用量调控机制等方面改革,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同时,加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城乡就业培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有力地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

浙江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城市”;明确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建设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树立城市发展系统思维,建设稳定和谐的“平安城市”;激发城市发展内在动力,建设生机活力的“创新城市”;努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建设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加快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新型城市化: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再谋新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浙江进入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在经历快速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的今天,已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城市规划体制、开发建设、管理体制、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为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尊重五统筹”要求,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进一步深化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思路和举措。

一、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城市”。

城市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城市化过程是包括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空间转化的过程。在人口、产业、土地的转化过程中,人是首要因素。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市,首先要解决好的就是就业、安居和基本保障。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核心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重点是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深化“叁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有偿退出或转让“叁权”。有序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城市是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城市扩大要与经济扩张相适应,人口集中也要与城市承载能力相匹配。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口、产业、用地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一个城市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公众城市”,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治共享。

二、明确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建设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

城市空间布局,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内部构成和组合,还包括区域内城市群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因此,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叁大结构,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要切实改变过去重眼前轻长远、重规模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发展方式。

从浙江人多地少的省情出发,以“精明增长”的方式建设“紧凑城市”。无论大城小镇,都要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市密度,增加城市承载力。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布局出发,突出城市群和都市区的主体形态,提升都市区核心区综合能级,增强其在全省城市化推进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省域中心城市、重点县域城市、中心镇和特色小镇,都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城市间产业协作、社会协同的发展格局。

叁、树立城市发展系统思维,建设稳定和谐的“平安城市”。

城市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使城市充满隐患。近年来,一些城市频频发生踩踏、爆炸、滑坡、塌方、失火等事件,引起人们对城市安全的担忧。浙江在全国最早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部署,要把“平安城市”纳入“平安浙江”建设之中。

树立城市发展系统思维,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城市规划要与其他规划相衔接,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城市设计要注重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留住城市特有地域风貌、文化风情、建筑风格等“基因”。城市建设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交通、水电、通讯、防洪等设施配套,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管理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行城市综合执法,明确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加强精细管理,做好精准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四、激发城市发展内在动力,建设生机活力的“创新城市”。

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必须统筹改革、科技、文化这叁大动力。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改革是永不枯竭的动力。要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形成改革的综合效应。深化改革就要敢于创新,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城市创新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开放格局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等等。

这些方面的创新都要依靠人才、科技、知识、文化等要素来驱动。其中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要广泛集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动作用。这就需要优化创业创新生态链,要开发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培育公司、院校、机构等创新主体;完善激励、评价、竞争等创新机制;创造法治、公平、开放等创新环境;营造拼搏、开拓、竞争等创新文化。通过各方面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时代精神,树立城市现代形象,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增强城市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努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建设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是乡镇村民的追忆,也是城市居民的期盼。要继续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叁改一拆”,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这是坚持城市绿色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理念和方式创新。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使居民生活在优美、舒适、休闲的城市环境中。

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就要把握好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叁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科学规划城市生态绿地、地下廊道、透水铺装、植被草沟、洪水调蓄等系统工程,合理布局城市交通、能源、供水、供热、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内部的布局合理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六、加快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城市形态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渐变过程,而城市管理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裂变过程。人们从日趋严重的城市病中醒悟到,没有一个完善的城市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难以保障城市有条不紊地运行和发展。城市是一个复合体,是要素集聚性与活动分散性共存的复合体,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处的综合体。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就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叁大主体,将城市治理体系和管理体制纳入法治,调动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城市管理从平面直线管理转为立体多维管理,从原来对物的静态管理转为对人的动态管理。

因此,建设“智慧城市”是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增强城市现代治理能力的迫切要求,而“互联网+”、云平台及大数据的运用,使得“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是未来发展方向。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公司资讯
1月10日,熵基科技2025春季新品发布会
熵基科技突然宣布,2025年春季新品发布会定了
面向万物智联时代,熵基科技持续致力于在数智技术创新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这体现在其内部产物与系统间的持续整合和跃升,以及多模态叠颈辞
熵基科技连续五年荣登全球安防50强榜单,位列第15名
11月18日,全球知名的科技媒体补&补尘辫;蝉《安全&补尘辫;自动化》正式揭晓了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全球安防50强榜单。熵基科
项目活动
热门专题
  • 熵基科技出席数字经济及智慧城市空间未来应用创新峰会
  • 2021年智能安防机器人市场或将进入井喷期
  • 2021年的智慧城市建设该怎么发展?听听行业大咖的观点
  • 达实信息:颠覆传统经营模式 构建互联网+门禁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