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5年、涉及25种人用疫苗、流向18个省市、涉案金额约5.7亿元……济南警方破获的一起非法经营人用疫苗案,波及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令人瞠目。
这一案件的发生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李克强总理更是批示要严查、彻查。如今很多家长都在担心自己小孩所注射的是否为正规渠道的疫苗,如何保证疫苗安全成为社会当下热点话题。
疫苗监管环节存在监管漏洞
据了解,这起非法经营人用疫苗大案发生在流通环节。本应交由正规公司全程冷链运输、储存的疫苗,被无任何药品经营许可的犯罪嫌疑人庞某某置于普通仓库的常温环境,冰柜冻制的冰排是唯一制冷措施。
疫苗流通并非无法可依。2005年施行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从事疫苗经营活动需具备冷藏、运输、储存等相关条件,疫苗生产公司、疫苗批发公司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
2011年,七部门出台《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针对疫苗流通环节隐患指出:“疫苗管理有待加强。疫苗供应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目前缺乏总体协调。疫苗流通管理较为薄弱”,并有针对性提出:“建立健全疫苗冷链配送管理体系,加强冷链运输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疫苗运输质量保障水平”。
法规条文白纸黑字摆在那里,但“问题疫苗”非法交易依然屡禁不绝。而疫苗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人们期待,在及时查清公布涉事疫苗及制品的来源与流向之外,痛定思痛,追根溯源查堵生产、流通、购销、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漏洞。
“黑色”疫苗下电子监管码的“失控”
目前仍然在全国范围内追查的疫苗流向,也使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电子监管码再度站在了漩涡中心。
“医院系统对扫码的事情一直是个真空,现在医院的药品销售占整体国内市场的80%,但其实入库时根本就不扫码。”有不愿具名的疫苗行业从业者告诉媒体。
始于2006年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制度是通过药品电子监管码全流程覆盖,实现药品追溯信息化监管,在最小单位包装(一瓶、一针、一片)上都有监管码可以追踪——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追溯流向,尽快回收,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是这一制度最大的亮点。
实际上,这一制度也历经数次法规更新逐渐扩大药品覆盖范围,“如果产物使用单位严格执行产物可追溯体系(电子监管码),就可以明确产物的来源是合法还是非法渠道,除非明知故犯。”中国医药公司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向媒体表示,现阶段疫苗的安全事件已经显示,药品监管码制度并没有被真正执行,所以才会造成到目前都无法追踪到最终流向的状况。
疫苗流通、存储需全程监控
除了药品追溯,疫苗的运输、保存过程十分重要,这次济南警方破获的案件就发生在流通环节,我们现在又有那些方式监督、规范疫苗运输和存储的过程?
正常来说,疫苗免疫接种点都必须高度重视疫苗质量管理,重视冷链保障,并基本做到按规定条件储存疫苗、各项记录明确。在冷库和疫苗储存冰箱都需要配有温湿度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观测疫苗储存温度,提高疫苗管理质量安全系数。
南京市疾控中心就有一个超大冷链库,里面安装了温湿度监控设施,该冷链库大约180立方米,其间存放着一类、二类疫苗。南京市各区、各社区服务中心的冷库和疫苗储存冰箱都配有温湿度监控系统,如果冷库低于2℃或者超过8℃,它会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内有一芯片,可以通过短信发送到相关责任人,这种全程监控对于疫苗的安全是必要的保证。
智慧医疗助力查处“黑疫苗”
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如今又出现了“黑疫苗”事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药品监督不规范”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
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统一指导下,通过智慧医疗,不仅可以实现市民获得优质的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健康管理;还可以实现卫生服务机构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有效地开展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卫生行政部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核以及加强药品、疫苗等监管能力;对于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十分方便。
在这次“黑疫苗”案件中,智慧医疗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且对医院药品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等都有着极大的监管作用,在未来智慧医疗也将作为医院的主要应用趋势。
结语:面对这一批巨大金额的“黑疫苗”,我们不由深思,利用科技手段来保障人民安全已是毋庸置疑,通过先进的产物、设备得确是预防危害发生的重要条件,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无论是“黑疫苗”的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的责任,还是黑心商贩的无良买卖,都应该严厉查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祖国的花朵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