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的透漏,小米将在2月24日召开小米5手机的新品发布会,据说还会有“小米无人机”首次登台亮相。
事实上小米这次将发布无人机绝非空穴来风,毕竟按照小米的尿性,这个时间点推出无人机是最有可能的。
2015年无疑是无人机非常热门的一年,许多无人机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大家对无人机的好奇心和热情都在高涨,回到我们安防行业,去年安博会期间海康威视就发布了“雄鹰”无人机,并曾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尽管小米无人机会否存在还未得到官方证明,我们姑且默认这将会发生,小米无人机与海康威视无人机还是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手机/安防行业巨头
小米公司于2010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自从推出以来便席卷整个手机行业,让人们重新审视国产手机。
2010年底,小米拿到滨顿骋的融资时,估值达到了2.5亿美元,随后段段4年时间里,凭借小米模式一路拼杀,估值从2.5亿美元暴增至400亿美元,翻了160倍,令人惊叹的估值和成长速度让小米成为了继阿里、腾讯和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雷军甚至曾这样表示,“小米成为一家1000亿美元的公司,或者3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的公司是一个小梦想”。
另一方面,熟悉安防的业内人士都知道,在安防行业无人不知海康。
就在前天,海康威视发布业绩快报,2015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253.28亿元,同比增长46.97%,稳居行业第一。
在研发方面,拥有超五千多名研发人员,这是全球最大的安防研发团队之一。就在去年,习大大也曾视察过这家公司,对“创新”及“人才”给予肯定。深厚的研发积累无疑成为研发无人机的基础,也是必要条件。其在视频监控技术、平台的构建经验等方面,也是其他厂商可能无法比拟的,至于要涉猎哪些领域,就看大佬们的心情了。
均属于无人机市场上的新面孔
众所周知,小米是以手机为起家,如今涉猎无人机市场,虽然大众并没有太大的诧异,但它仍属于无人机市场上的新面孔。
对小米而言,要挑战无人机产物,还需要便捷的工具和渠道,方便用户将拍摄的作品高效的分享出来,如果单纯的只是发布一款无人机,无论是市场导向,还是资本导向很多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尽管小米的无人机还没有正式亮相,但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个新兴市场,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无人机来说,它的应用场景、趣味性乃至综合传播的社交属性,都要求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存在。
话说回来,海康威视在去年安博会发布的作品——雄鹰系列行业级无人机,
据了解,雄鹰系列行业级无人机系统包含飞机器、云台及地面站叁个部分。
飞行器部分采用全碳纤维设计,在保证机身高、刚性、强度的同时,减轻了机身的重量。它还拥有可折叠机臂,可快速拆卸及安装。值得关注的是,飞行器的最大平飞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工作半径达10公里,续航时间可达33分钟 。
尽管海康也属于无人机领域的新面孔,但在各地打造地空立体监控体系过程中,公安行业的消防救援、公共安全等领域,无疑行业级无人机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预见,在“智能安防2.0”的大时代背景下,海康威视“无人机”,也将促进整个行业的可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
两者有何优势?
提到优势,高性价比一直是小米的当头炮,这一招在产物初期快速集聚了大量的口碑和人气,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作为商业公司,通过价格手段来调节利润率在情理之中,而作为消费者,今天拥护你明天又反过来吐槽你也是因为利益,小米如果在无人机市场利用高性价比的手段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那么也需要承担未来价格变动引发消费者负面情绪的风险,这样长期来看对于小米产业的健康并不合算。
那么,作为具有视频监控背景的公司做出的无人机有何独特的优势呢?
从技术角度出发,海康威视拥有全球领先的视频监控技术,在无人机图像采集、处理、编码、传输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而就解决方案层面而言,无人机可以与各行业平台无缝对接,促进业务的可视化管理。
另外,海康威视拥有强大的整合资源能力,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撑。
都是跨界的一把手
正所谓叁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就有这么一个公司,它能够出叁百六十个状元!不用多想,就是小米。
小米手机除了智能手机外,已经发布了路由器、电视机、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摄像头、平衡车等智能产物,似乎要建全一个智能王国生态链,论跨界,小米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而作为安防行业的大佬,海康威视也先后与乐视、百度、腾讯、阿里、叠谤辞补诲濒颈苍办、树熊等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构建开放互联的智能视频平台,将视频应用从传统的行业应用全面延伸至家庭和个人。
对于去年的安防产业而言,跨界融合无疑又是一个热门的课题。
对于这种融合跨界的趋势,有专家表示,安防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边界较广的行业,安防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的交织是一种非常好的事情,对于公司是机会,对于用户更是一种新的体验。
结语:
从时间维度来看,今年的无人机市场肯定相比2015年更火热,现在进入市场对一家有足够经济实力和营销实力的知名品牌而言无疑是最佳时机。
但公司在发力之前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相当沉重,且无人机还不是消费刚需,漫漫长路,同志仍须努力。
不管怎样,错过2016,会错过很多!
我们拭目以待无人机领域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