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Apple Pay在中国的正式上线在国内引发了极大关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同时发生在大洋便美国,同样苹果是主角之一的与美国FBI就苹果是否该协助或者说按照FBI的要求破解iPhone的“互撕”却鲜有关注。其实在我们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的安全和隐私才是重中之重,甚至是一切应用和体验的基础,例如此次Apple Pay的上线,如果没有安全作为最基本的保障,其他恐怕都是“浮云”。而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针对此次苹果与FBI有关手机安全和隐私的“互撕”,作为更喜欢“互撕”的国内手机厂商,尤其是主打和高调宣传安全的手机厂商却集体“失声”。那么问题来了,这背后究竟反映出了什么?
这里我们不妨首先简单交待下此次苹果与FBI“互撕”的背景。去年 12 月 2 号,Syed Farook 和他的妻子 Tashfeen Malik 在加州 San Bernardino 持枪杀死 14 人,Syed 在警察的突袭时被击毙,在随后的调查中,FBI发现了一部手机,而这部手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恐怖事件中的重要证据,但是这部手机正好是运行着 iOS 9系统的 iPhone 5c,但是这部iPhone 5c上了锁,使用者已经不在,也就没有人知道密码。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FBI 找上了苹果,并让法庭通过法令要求 Apple 创造一个特殊版本的 iOS,一个只能运行在他们找到的那部 iPhone 5c上的iOS 系统。该版本的系统被称为 FBiOS,它能够绕过输入验证也就是 10 次错误输入清除数据这一措施,方便随后 FBI可以通过连接外部设备,尝试不同排列顺序密码的方式破解掉这部设备。之后苹果CEO库克发布在苹果官网上的一封信,解释了这项技术在实现上的不可能性,并称“这种工具一旦被创造出来,就能在各个 iOS 设备上被一次再一次的利用。在物理世界里,这就相当于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任何锁...没有任何一个理智的人会容许这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