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6:30,我走进了深圳宝安区的一家麦当劳,点了一个23元的板烧鸡腿堡套餐。然后我掏出iPhone,问店员,我能否用Apple Pay支付。
“Apple Pay?”店员显得很疑惑。“第三方的话,我们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我告诉店员,就是和银联闪付一样的功能。我还把我手机上的图片给店员看(就是下面这张),只要有这样的标志就可以。嗯,我看到笔辞蝉机上有闪付的标志。
“你是用银行卡吗?”店员告诉我,通过银联闪付需要刷卡,但我可以试一试我说的这种她不大熟悉的支付方式。我把wallet打开,靠近刷卡器。屏幕上显示:“未找到应用”(App not found)。我只好改用银行卡完成了这次支付。
排在我后面的小伙子对我的举动颇为感兴趣。“你这是什么应用?”他问。
我告诉他,这是明天才上线的Apple Pay。
— 等等!Apple Pay不是明天才上线吗?怎么今天就有了?
内个,我在美国用了快半年的Apple Pay我会随便说么……
促使我用Apple Pay的原因是去年下半年在美国,苹果为推广Apple Pay而做的“店面刷Apple Pay返10%”以及“绑定Discover信用卡双倍返现”这两项近乎Bug的返利,一下子就八折了啊。但我试过Apple Pay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方便了,不用带卡,不用刷卡然后在刷卡单上签名,把手机往刷卡器上一放,手指一按就完事了。
不过,美国支持Apple Pay的商家并不太多。例如我常买东西的几个连锁店,包括大华、Walmart、Costco和Best Buy就不支持。于是,尽管我看上的一款婴儿车在Walmart比在Toy R us 便宜20美元,Costco的奶粉套装比Walgreen一罐一罐买更划算,我最后选择的还是表面上价格更高的Toy R us和Walgreen。
在我看来,在美国苹果必须靠20%返利来强推Apple Pay的原因是: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支持Apple Pay首先意味着一大笔硬件更新换代的费用,而对大多数美国人民来说,刷卡和用支票付款是他们更为熟悉和信赖的成熟支付方式,他们缺乏切换到完全电子化的Apple Pay的充分原因。10%-20%的返利折扣固然能打动很多人,但即便在苹果自家的Apple Store,如果你不提用Apple Pay支付,店员是绝对不会告诉你这种能让你省不少钱的支付方式的(我曾经很无聊地在斯坦福的Apple Store呆了半天结果发现好像只有我一个人用Apple Pay付款)。
而在中国,银联正在推进的闪付帮苹果省去了一大笔教育商家和硬件更新换代的费用,要知道,美国是没有像银联这样能把全国的大小银行通吃的金融组织的,只有VISA、Master Card、AE、Discover这样的银行卡组织,刷卡的Pos机也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司,各种组织机构的费率和之间如何结算我不大清楚,但肯定比在中国只要搞定银联就OK要复杂得多。估计库克船长想到这一点,做梦也会笑出声来。
但对于苹果来说,虽然借助银联渠道能够快速扩张,但缺点也同样明显:缺乏对商家的培训。像我遇到的这种第二天就正式启用,但商家的服务人员还是一无所知,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美国,Apple Pay要取代的是刷卡和支票等“传统”支付方式,而在中国更多是要面对微信和支付宝的冲击 — 想到连卖肉夹馍的小摊都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或许Apple Pay在几个月后,也会像在美国本土一样,拿出20%的返利来强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