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是从14年开始流行的,到了15年可穿戴产物更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但是可以看出,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更多的只是在传统的功能上加入了心率,蓝牙,骋笔厂等元器件,说白了就是在传统设备上赋予了更多人体数据收集的功能,并且大多都是运动数据收集,喜欢运动的人士确实可以通过佩戴这些设备简单直观的就可以看到自身运动数据等信息从而调整自身的运动量以及饮食来更为科学的达到健身的目的。
国内硬件创新八大瓶颈: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是目前可穿戴设备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数据的收集不能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收集了个人的数据后只是表面上的显示数据,而不能够提供如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在加上现在电池发展的瓶颈也制约了可穿戴设备更多的功能方面的可行性,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可穿戴设备为了能够满足续航更多的是在功能性与硬件上的妥协,并且从结果上来看,在硬件上的妥协也只能够增加可穿戴设备几天的续航而已,相比传统手表设备动辄半年到几年的续航来看,可穿戴设备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功能与续航的取舍就是一个大问题,总之可穿戴设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笔者认为,可穿戴设备必须依靠大数据的支持才能够做到功能的完善,而能够实现大数据采集的目前也只有谷歌,微软,阿里巴巴等巨头了,也就是说可穿戴厂商想要实现产物功能上的完善或许只能通过与这些巨头合作,依靠大数据实现可穿戴设备在功能性上的完善,至于续航上的体验,相信还要几年才能够实现突破,当下可穿戴设备在各个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大家还是继续观望,不要盲目下手的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解决了功能性与续航体验后,可穿戴设备将会成为未来人们如同智能手机那般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