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绘制的被掩埋房屋标记点分布图
深圳光明山体滑坡事故的救援工作正在紧张开展,21日22时许,光启调集的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和应急版“云端”号Cloud mini双双升空,随后,光启团队连夜扫描收集了大量被泥石流掩盖区域的图像。22日9时许,光启团队和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交接了已经定位的16个掩埋点的30多栋建筑的具体位置。指挥部方面表示,确定了这些掩埋点,大量挖掘设备就可以展开更有针对性的作业了。市领导以及消防、武警、住建等部门对光启的工作表示肯定。
由于泥石流的掩埋,现场形成了新的高低不平的地形,挖掘搜救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而且难以确定房屋被掩埋的精确位置,而最有可能找到幸存者的地方,就是那些房屋的内部。经过对观测设备热成像等综合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以及工程师现场建模计算,光启团队确定了大部分被掩埋楼栋的位置。为了更好地助力挖掘工作开展,团队成员在事故核心区连夜徒步放置标记物,绘制出“泥下地图”。
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成像对整个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重建,同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对泥石流破坏机理、流向和作用力现场进行建模分析,得出楼房被冲刷的相对位移以及坍塌方位。对照事故发生前的地理信息图,确认了被掩埋楼房的大体位置。再利用热成像摄像头,指导人员实地安放掩埋点标志。
光启团队通过红外遥感遥测确定一处被掩埋楼梯的位置
现场参与放置标记物的光启团队成员回忆,在热成像摄像头的指引下,他们一直徒步走到了泥石流的源头区域。“扛着沉重的标记物,几乎走遍了整个事故区域,周围飘荡着各种臭味。由于土质松软,每走一步,双腿就陷入泥潭中。走着走着,有时发现自己脚两边都是屋顶。”至22日凌晨5时30分,已经确认标记出16处掩埋点,涉及被掩埋房屋30余栋。
参与搜救的这套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此前是东莞的一个“云端”号上的主要载荷,深圳滑坡事故发生后,光启团队紧急将设备拆卸下来,于21日下午运往事故现场安装调试后,由长臂吊车吊起,执行片区成像扫描等任务。此设备具有可见光和红外线高分辨率视频成像能力,可以对整片灾害区域进行长时间值守,不受光线环境限制,而且可以进行热源探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生还者。
Cloud mini是光启智慧城市空间平台“云端”号的应急版。21日晚,Cloud mini运抵事故现场,升空拍摄了掩埋区的大量图像,并帮助建模。
目前,光启派往现场的团队和设备正持续工作,协助救援。
Cloud mini拍摄的现场图像
Cloud mini拍摄的现场图像
Cloud mini拍摄的现场图像
-------------------
21日晚的消息:
光启团队参加深圳山体滑坡搜救
事故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圳光明山体滑坡事故牵动人心,救援工作正在紧张开展。经过有关方面协调,12月21日下午,光启紧急调用智慧城市空间平台“云端”号上搭载的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配合应急版“云端”号——Cloud mini,赴光明参与搜救工作。21日晚,这套设备观测到一处危楼的倾斜角度加大,在该处作业的消防官兵随即疏散到安全位置,防患于未然。
此次参与搜救的航天级多功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设备,具备可见光和红外线高分辨率视频成像能力,可以对整片灾害区域进行长时间值守,不受光线环境限制,而且可以进行热源探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幸存者。根据热源来成像,监控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分辨率是6厘米。
现场安装观测设备
据了解,这套设备此前是即将在东莞商用的城市级“云端”号上的主要载荷,深圳光明滑坡事故发生后,光启团队紧急将设备拆卸下来并调试,于21日下午运往光明滑坡事故现场。21日晚,光启团队成员在现场的核心区域紧急安装调试,随后,设备由长臂吊车吊起,执行片区成像扫描等任务。这套设备通过红外功能观测到一处危楼的倾斜角度正在加大,光启团队随即通知了在该处楼前和楼后用挖掘机作业的消防官兵,让他们得以及时疏散到安全的作业地点,防患于未然。
与此同时,应急版“云端”号Cloud mini也已在现场升空,与吊车搭载的设备密切配合,监测现场情况。
Cloud mini与吊车搭载的设备密切配合
Cloud mini(资料照片)
“云端”号(Cloud)是一个通过系留缆绳固定在1000米至2000米高空的漂浮云平台,有通信、互联网接入、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 Cloud mini是“云端”号的缩小版和应急版,囊体长度为15米,最大升空高度为100米。在户外,Cloud mini可对半径10公里的区域进行监控测量和物联网覆盖。
此次参与搜救的最新进展,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