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广大的可视化指挥系统,如今成了民警们破案助民的好帮手。更重要的是,科技力量不仅成了改变社会治安的神奇力量,也成为破解警力不足难题的钥匙。
础笔笔发图20分钟找回走失小童
去年10月,宝安区公安分局新乐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称5岁的女儿走丢了。随后,民警请家长提供了小女孩的照片,通过派出所的可视化指挥系统将照片发送到各路段巡逻队员的智能终端上。20分钟后,正在宝城43区巡逻的队员发现了蹲在路边的疑似走失的小女孩,立即用智能终端拍照并回传至派出所可视化指挥平台。经报警人辨认,小女孩正是走丢的女儿。
如此传奇的可视化指挥系统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运作的?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进了新乐派出所。
新乐派出所副所长姚楷告诉记者,可视化指挥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派出所情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平台,另一部分是佩戴在群防群治队员身上具有指挥调度功能的巡防仪或是安装了具有指挥调度功能础笔笔软件的手机。
看上去分散各处的群防群治力量,因为有了础笔笔的出现,让每个个体有了联动的载体,让快速出警、联合处置变得更快更广。据宝安公安分局指挥处副处长黄挺介绍,每名群防群治队员上班期间配带一台装有巡逻勤务智能化础笔笔的手机,依托网络,指挥员、管理员实现网上监督、网上巡查、网上指挥,打破所属部门、巡逻区域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根据警情和应急处置需求,实现点对点快捷指挥模式,让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现快捷处置各种紧急情况。
据悉,今年1月份,新乐派出所群防群治队伍可视化指挥系统创新项目获市公安局第一批警务改革创新验收通过推广。同年4月,该项目参加了宝安区2014年度优秀改革创新项目评比。
警力不足亟待破题
此前,新乐派出所深受警力严重不足困扰。据了解,深圳市警力配置为万分之十一,而宝安区的警力配置仅为万分之四点八,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警力不足与超过500万的辖区人口,成为宝安区社会治安最大的困境。
数据显示,宝安区群防群治队伍超过10万人,但公安机关在日常治安防控实战中,能直接指挥使用的却不足10%,尤其是近年来历次针对群防群治队伍的整顿、变革的冲击,客观上也导致公安机关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手段弱化、使用效能低下。
姚楷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该辖区内共有96家企事业单位,群防群治力量约有1200人,是全所民警的30倍之多,“但我们能直接管理使用的只有派出所巡防中队的56人,使用率不到5%。”
群防群治破解困局
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是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最典型的城市特质。在宝安,这一问题更加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宝安区人口超过500万,且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来深建设者。
有限的警力,复杂的警情,破解之道唯有科技先行。用最经济的方式建起一张保护百姓安全的平安网,是宝安区社会治安的探索。
将群防群治队伍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当前破解警力不足的一剂良方。为此,新乐派出所借鉴商会成功运作的模式,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率先在全区牵头倡议,由辖区居委会和热心治安的公司家联合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新乐平安建设促进会,并在区民政局注册成立,搭建了一个警民共建、多方联动的群防群治舞台。
据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乐平安建设促进会共动员了43家热心治安的公司加入协会,先后筹集了平安基金9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平台”(新乐平安建设促进会网络平台),开发了“两个系统”(群防群治队伍管理系统、可视化指挥系统),制定了“叁项制度”(章程、奖励办法、内部管理办法),明确了“五项职能”(指导、培训、纠察、奖励、宣传),把辖区分散的治安防控力量纳入统一管理,并进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了这支队伍的整体防控效能,实现了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精细化管理、全天候监督、扁平化指挥和点对点布控。
优化管理科技创新
去年10月29日,新乐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一宗盗窃案。派出所民警迅速将嫌疑人的录像截图通过可视化指挥系统发给各路段巡逻队员的智能终端,并统一组织布控抓捕。数小时后,巡逻队员将涉嫌盗窃男子汪某某抓获。
这正是优化管理科技创新的结果。据悉,新乐派出所在平安建设促进会信息系统开发了日常管理模块,辖区群防群治队伍信息、从业人员、纠察通报、勤务安排、警情对接、工作实效等情况一目了然,群防群治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从“文件上”落实到“系统上”、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上”。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实践,新乐派出所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实现了由“人海战术、各自为政”向“科技引领、整体联动”的可喜转变,集约了资源,织密了基层群防群治防控网,成效显着。
姚楷告诉记者,“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辖区‘八类’成建制群防群治单位和群防群治单位‘五类’重点岗位人员信息全面准确的录入,通过纠察监督、扁平指挥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公安派出所对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力度。”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派出所“八类”严重暴力警情和两抢警情同比大幅下降,飞车抢夺和盗窃汽车实现零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