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监控厂商都在忙着“互联网化”,海康发布了“萤石”系列家庭相机,另外一个巨头大华也不甘示弱地发布了“乐橙”家庭摄像机,与百度、360、小米等一起抢夺家庭摄像机市场。但是与此同时,一家看起来更互联网化的视觉技术公司——旷视科技(Face++) 却反其道而行之,发布了一款面向ToB市场的智能安防摄像机——MegEye C1。
MegEye C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款能思考的智能摄像机”,能够在像机上一体化地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追踪、人脸识别”。小编了解到,这背后的秘密在于这款相机在机身内增加了本地计算模块——一块英伟达Tegra K1 GPU 芯片,号称拥有300GFlops(即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运算能力,使得在相机内部就可以做大量的运算,完全脱离服务器形成独立识别能力,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好比让相机拥有一个强大的大脑。
在当前大多数互联网硬件秉承“轻前端、重云端”思想的背景下,推出MegEye C1,小编也略有不解,因此采访了Face++团队的硬件负责人Jesson。他提到,未来的智能设备体系“端”上的智能和“云”上的智能都非常重要,前置计算可以带来一些核心的好处,处理云端难以解决的问题,满足安防行业的一个重要需求 ——实时响应。MegEye C1可以实现对“一手信息”的实时处理,这是原来的摄像机完全不能做到的。
Jesson提到,现在的摄像机大部分都是为了让监控室里的人“看得更舒服”而设计的,很多图像处理并不适用于机器识别。举个例子,一般的摄像机都会有一个图像处理操作叫做“白平衡”,让画面不会过亮或者过暗,但这种图像处理技术有时候却会“好心办坏事”:当有一些逆光或者侧光出现时,画面整体被白平衡后,会使得里面的一些核心元素(例如人脸等信息)比较黑,导致算法性能降低。但正如人眼可以适应环境亮度的变化、识别出关键区域,由于在相机上就有计算能力,MegEye C1可以智能分析出哪些区域是有价值的区域,在关键识别区进行智能曝光。
那么为什么名字叫做MegEye C1,难道后续还有C2、C3、D1、D2吗?Fac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解释道,MegEye未来会是一个系列,来解决不同场景中的“机器眼睛”的需求。而C1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开放平台,Tegra K1这个平台非常适合深度学习相关算法的部署,在C1上部署不同的算法就可以获得不同能力的相机,现在C1拥有的能力是旷视科技最擅长的人脸识别,未来C1还能够识别人、车等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