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对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强调在医疗卫生等领域优先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正快速增长。然而,医疗大数据目前“信息孤岛”的现象仍然普遍,此问题不解决将对民众医疗需求造成很大阻碍。
以“云病理”为例,在慢性病持续高发的当下,肿瘤诊断离不开病理诊断,而目前仍面临病理医生缺口较大的现状,对此,“云病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生匮乏之困。只是,“云端”呼唤“开放”与“隐私”尽快平衡。
“云病理”处起步阶段
近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癌症的诊断中,病理扮演着“金标准”的角色。卓腾数字病理创始人叶志前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在肿瘤相关疾病中,临床医生的后续治疗要根据病理医生的诊断结果来制定。”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我国目前病理医生缺口高达10万。
“云病理相较于传统病理,使得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使用成本降低,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叶志前此前曾在由海归中心、莱茵论坛主办的中德科技论坛讲座上如此描述。据叶志前介绍,“云病理”平台将光学显微镜下的病理切片图像转换成可以传送的数字图像,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远端的专家可在任何时间,利用移动终端或工作站接入“云病理”平台。此平台不仅融入了数字化病理信息,还通过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信息交换,整合了患者的病史信息和医学影像资料等,为远程病理诊断、多学科综合判断,提供了便利而有效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理医生匮乏的现状。
“云病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医疗大数据,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叶志前坦言,首先这些数据的收集与使用需保证途径合法,如患者对隐私的泄露比较担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开放”与“隐私”如何平衡,是医疗大数据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叶志前表示,各个云病理平台能否兼容对接、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数据等问题,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