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对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会议提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同时提出,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公司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正式确立“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与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方案,或将试点在教育、公安等领域的数据开放服务。政府开放数据,或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铺开。
关键词:政府部门数据共享
经常去政府部门办事的读者可能都有类似的体会,虽然我国政府各部门已经建成了几十个数据平台,但是往往一个部门只掌握一个部门的数据,需要查询和提取资料的时候,因为各个平台互不连通都是信息的“孤岛”,常常需要来回奔波于各个政府部门,耽误时间,增加了交通流量还使得办事效率低下。这次,李克强总理针对政府大数据现状明确指出,“本来,信息的连接是最容易的,商业网站之间都是连接的,但我们各部门的数据就不行,我的网就是我的网,别的部门要用,就是进不来!”他还向有关部门明确要求:政府大数据建设,首先要实现所有部门的数据“共享”。他要求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与信息技术平台有机对接,建立统一综合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
关键词:开政府数据先要打破利益格局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3月“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9次提及“大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大数据应用示范领域,也是李克强首次明确政务数据优先开放领域。但是诸如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政府数据要向社会公开,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目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很多以数据涉密为由不愿意推动数据公开,而有技术、有能力、有意愿的机构想要做却很难获得政府数据。可能确定一个统领数据管理的机构,打破部门利益,才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的良方。
关键词:发达国家政府开放数据情况
上世纪中期,美国政府的会议记录,包括国会议员们的讨论记录,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都会在网上公开。人们可以通过每位议员的发言,进行政策分析。这是早期信息公开的体现。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美国也在救市,通过搁别肠辞惫别谤测.驳辞惫上的地图,人们可以看到各地公共财政资金的流向,点进去可以看到每笔政府资金的地点、数目、签约方,以及钱是怎么花掉的。从整个美国地图看,投入最多的是加州和纽约州,这些也属于信息公开。
奥巴马2009年宣布就职时,签署了一个对于开放政府的备忘录。到了2010年,美国开放政府指令进一步明确提到了数据层,确定了相关要求,其中包括:政府机构推出开放数据网页;要求落实到一个具体的联络人,而非只有联系方式;减少《信息自由法》积压的工作;发布更多数据库。之后,美国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国家级的开放政府数据平台诲补迟补.驳辞惫。
统一的国家数据开放平台入口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已在此平台开放了来自多个领域的13万个数据集。这些领域包括农业、商业、气候、生态、教育、能源、金融、卫生、科研等十多个主题。
政府开放数据的意义和杭州实践
由此可见,大数据、开放数据这两个概念汇到一起,就引出了开放政府数据的概念。开放政府数据意味着,只要不侵犯国家安全、隐私和商业机密,人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利用、再利用,不同的人可以分析出不同的结果。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因为政府拿纳税人的钱,应该让公众知情、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更多地是政治和行政上的责任。公开了信息之后,公众知情了,政府的工作目的也达到了。同时,开放数据不仅要让人“知情”,更要让别人“利用”这些数据,尤其是再利用,让社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使用数据,更多是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考虑。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采集和储存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同公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城市方方面面息息相关。需要挖掘大数据,发现规律,以此做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更好的决策。政府有责任将这些数据开放给社会,让其再利用,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公共价值。所以,开放政府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当社会利用这些数据时,才有意义。开放数据意味着,大家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对数据进行利用,而不是给了一个部门或个人而不给第叁方。不是要因为靠拥有资源获得竞争力,而是鼓励公司和个人开发者将资源开发利用得更好,拼创意和服务,而不是拼谁和政府关系好。
统计表明,大数据有多重来源:政府、社会、其它组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共同体中,最核心的数据70%—80%掌握在政府手中。所以,大数据是建立在开放数据的基础上的,由政府开放出来让公众利用。以交通为例,理性的数据建模分析告诉我们:一个城市,如果把车和车,车和道路充分链接到位的话,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提升这个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270%。实践的层面上,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如何避免各方面“城市病”发生“共振”,从而导致系统性城市运行风险爆发,是城市管理者应当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基于开放大数据的只能交通应用方面,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活动中也有这样的点子并已经投入使用。在第一版“杭州公共出行”应用获选西湖城市学金奖金点子后,安卓用户下载使用量达到一万余次。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活动参与者潘煜昕及其团队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他们将应用做了升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实时公交、地铁信息查询、检索功能,覆盖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大范畴,并在微信平台上设服务号,通过发送关键词推送查询信息,方便除安卓系统之外的智能手机用户。众人拾柴火焰高,依托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征集评选平台和可以采集到的杭州市公交实时交通数据,利用数据和技术的力量使得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这也是大数据“大征集”的一种方式。
利用政府开放交通数据制作的“杭州公共出行”础笔笔
同时,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内很多城市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都是1.0版,即都是以产业的智慧化、城市的智慧化为特征,这种模式很难成功。而智慧城市建设3.0版的核心理念是以智慧城市经济为重点,抓好两个结合,即产业的智慧化和智慧的产业化相结合;城市的智慧化和智慧的城市经济化相结合。这个核心理念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要打造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即所谓的智慧城市经济。
结论:信息经济要强,开放政府数据先行
大数据引发的革命使人类世界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这场大革命需要解决一系列基础的问题,如数据的本质、性质、类型和价值;大数据引发的诸如隐私、安全和版权等问题;数据的获取、挖掘和共享的技术难题;以及相关数据科学家的教育和培训等问题。政府手中蕴藏着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看上去悄无声息,但是只要一打开瓶盖,就瞬间迸发出无限的创意和能量。意味着可以把数据转换成温度,来温暖我们的城市。城市不是一个大公司,所有数据等待着经理来开发或分析,城市的智慧来自大众的智慧。市民可以一起来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这些数据来深度理解、增值开发和创新运用,解决城市的问题,服务我们的城市。开放数据、众创协作,城市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人人可以提供数据,向他人共享,才能最终让便捷、平等、高效、安全的城市愿景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