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深入移动支付领域的前景与现实困境
时间:2015-09-09 09:22:03 来源:果冻传媒无码 作者:未知
伴随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加深。如果把每一个移动智能终端看作是一个移动支付入口,显而易见移动支付的市场无比广阔。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显示,2014 年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数量达153.31 亿笔,同比增长305.9%,移动支付总金额为8.24 万亿元,同比增长592.44%。移动支付领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且仍将保持高速的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即可直接穿戴上身,或是整合到随身服装、配件上的便携设备。在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创新空间逐步收窄和市场增量接近饱和的形势下,可穿戴设备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下一个焦点已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从2012 年谷歌公司推出智能眼镜起,各路公司纷纷投入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存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戒指、智能吊坠、智能服装等多种产物。与智能手机等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相比,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更便携、更广泛的服务,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可穿戴设备在移动支付上的优势。目前,使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进行移动支付,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据Walker Sands Communications 公司的调查显示,愿意接受智能手表进行移动支付的网民占比超过3/4,如此高比例的数据无疑让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深入移动支付领域,取代智能手机成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工具充满信心。
一、可穿戴设备深入移动支付领域的美好前景
正如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中所预测,未来移动支付领域必将呈现“无终端不支付、强终端强支付”的格局。可以预见,可穿戴设备这种最贴身、最便捷、最直接的个人移动终端,具有各种功能、模式、技术方面的优势,拥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未来移动支付的核心力量。
(一)便捷的支付方式
将随身携带的可穿戴设备应用在移动支付领域,使用可穿戴设备与支付终端交互完成支付,将大大简化支付流程,鼓励消费者进行更多的消费行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智能手机支付在流程上并不简约,掏出智能手机,解除屏幕锁定,选择支付应用,收取短信验证码,输入密码完成支付这套流程不比掏出钱包现金支付方便多少。假如能抬抬手上的可穿戴设备就能完成支付,无疑更具吸引力,尤其是频繁的小额支付或者特殊的环境条件。例如人们出门锻炼,携带钱包十分累赘,如果能够用身上的可穿戴设备支付消费,将帮助人们告别这些烦恼。
利用可穿戴设备支付带来的便利促进消费行为已经有成功的应用实例。大型娱乐公司迪斯尼投入8 亿美元,在游乐园内推行Magic Band 智能手环提升客户的娱乐体验。Magic Band 手环利用蓝牙和嵌入式无线射频技术用以支付游乐园入园门票、酒店入住、停车场出入、餐饮结账、娱乐项目门票、纪念品购买等内容的移动支付,方便游乐园内消费,减少客户排队和付费的时间。手环推出3 个月后,入园游客的平均花费提高了8%,游乐园的整体收入得到明显提升。
(二)新奇技术的吸引
人都有追求新奇事物的天性,尤其是在电子产物市场,新设备、新操作方式通常更能吸引用户的眼球。使用时尚美观的可穿戴设备进行便捷的移动支付,会对青年消费者和技术精英产生强大的诱惑力。这些群体往往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也能在年轻人中进行更快速、更广阔的传播。
以2015 年春晚节目推出的社交支付活动“抢红包”为例,这种新的互动支付形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追捧,推广数量惊人。据统计,春晚当夜微信红包总发送量10.1 亿元,在最高峰值微信“摇一摇”互动达到每分钟8.1 亿次,支付宝推出的红包游戏收发红包数量达2.4 亿个,总流转金额超过40 亿元,活动覆盖人群达到6.83 亿。如果把可穿戴设备引入移动支付领域,将会为移动支付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元素,相信能得到人们更高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使用推广。
(叁)高价值的数据挖掘
可穿戴设备深入融合移动支付市场所获取的各类信息数据,是一座真正的金矿。这些高质量的大数据信息具有体量大、覆盖广、数据细等特点,有很高的数据挖掘价值。例如,一般的支付信息可以简单统计一款商品的销售量,而可穿戴设备却能够统计有多少人在商品前驻足观望却没有消费,提醒商家去完善已经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商品;可以统计用户常去哪家商户,关注哪类产物,向用户有针对性的推送相应商户或产物的优惠信息和新品咨询;可以统计用户在哪些环节耽误了不必要的时间,优化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可以统计商品的供需情况,使得物流、仓储等配套达到最优配置;甚至可以通过统计某个行业的商品销售趋势,从而科学调配该行业的生产规模、库存数量。个人用户也可以准确掌握自己的消费情况,修正消费习惯,做好家庭理财规划。
如上文提到迪斯尼推出的Magic Band 智能手环,就能通过客户的行动轨迹、娱乐项目选择、商店购物清单、餐饮食物选择、游戏音乐选择等数据分析出客户的喜爱偏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客户可以设置儿童消费金额上限,控制总支出。结合一定的数据量之后,迪斯尼公司能够通过分析和梳理,准确把握客户的消费行为、消费趋势和流行偏好,利用这些数据提高游乐园的运营效率、优化游乐园的交通路线、合理配置游乐园的配套产物结构,及时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升公司竞争力。这仅仅是可穿戴设备在一个极为狭窄领域的应用,试想如果在大范围内深入应用,产生的数据价值将难以估量。
(四)安全性优于一般移动支付手段
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MB Consumer Pulse 的一项分析报告指出,高达73%的被调查者表示安全问题是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最大顾虑。据统计,平均每个人为数据安全必须设置15 个密码,而超过60%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使用相同的密码,安全隐患较大。可穿戴设备能够为此带来解决方案,它能获取比复杂密码更加特殊、更加准确的认证信息。可穿戴设备可以读取用户的指纹、眼纹、面部特征、心率等生物体征信息,这些数据都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以眼纹为例,每个人每只眼睛有2 个眼纹,位于眼睛虹膜的两侧。眼纹的纹路稳定性极高,每个人的眼纹都不同,其所包含的信息数据是指纹的4.5 倍。如此准确且独一无二的生物体征数据再搭配设定的特殊地理位置信息认证,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将得到保障。即使用户的可穿戴设备遗失,其他人也无法通过仿制这些数据进行支付。
二、可穿戴设备深入移动支付领域的现实困境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类别花样繁多,移动支付市场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两者迟迟没能深度有效的结合,没有成规模的成功应用推广案例,这是因为可穿戴设备要深入移动支付领域还有一些现实困境有待克服。
(一)令人尴尬的续航问题
由于可穿戴设备较为苛刻的便携性要求,设备往往体型“娇小”,无论怎样独运匠心,始终难以搭配大容量电池,致使可穿戴设备的续航问题不尽人意。目前,除去功能极其单一,仅配置简单传感器、控制器的初级产物不提,只要搭载有处理器、显示屏幕,与用户互动较多的可穿戴设备大多存在令人尴尬的续航问题。以苹果公司最新出品的Apple Watch 为例,内置电源为750mAh 锂电池,官方数据续航18小时,使用时间不足一天。谷歌公司的Project Glass则更为尴尬,内置570mAh 电池,续航时间仅仅6 小时。
移动支付是一项全天候行为,需要随时随地的使用操作,而可穿戴设备尴尬的续航时间显然难以应对使用频率高、时间分布散的移动支付要求。应对续航难题,可穿戴设备一方面依赖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应用处理器芯片等组件的研发,另一方面更加依赖电池技术的升级。令人担忧的是,电池技术自1991 年Sony 公司开发锂离子电池以来,20 多年并无革命性的升级进步,相较于其他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电池技术几乎停滞不前,成为电子设备发展的制约者。可穿戴设备只有跨越这些障碍,提升续航能力,才有可能深入移动支付领域,避免出现需要实现移动支付时无法开机操作的窘境。
(二)价格门槛影响普及率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Nielsen 的研究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没有走向大众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大多数运动型腕带价格在100~300 美元,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价格在400~2000 美元,除了运动腕带价格还算合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价格较为高昂。偏高的标价会制约可穿戴设备销量的提升,在Nielsen 的调查报告中,72%的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兴趣仅停留在观望阶段。
如果价格难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可穿戴设备必然依旧维持相对小众的消费市场,小众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难以支撑大众的移动支付市场,一定的用户基数是推广可穿戴设备进行移动支付的基础,只有拥有一定的用户数量,才谈得上培养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
(叁)功能单一、用户粘性不足
单纯的移动支付功能并不能对人们产生足够的粘性,使其佩戴可穿戴设备。人们通常不会仅仅为了付账,就愿意多佩戴一件设备。只有足够丰富、吸引用户的功能才能使智能设备从“可以穿戴”变为“愿意穿戴”,移动支付只能是可穿戴设备的众多重要功能之一。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功能还较为单一,主流的设备大多是涉足健康领域,简单的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睡眠数据和行动轨迹,或是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交互,成为智能手机的mini 显示屏、通知接收器。总体来说,这些功能还是较为鸡肋,大部分功能与智能手机重叠,只是开拓了新的交互方式。如果可穿戴设备能够覆盖如健康、社交、教育、办公等多领域,能够监测更详细的生理指标,实时掌握健康指数;能够拓展人们的器官功能,提升感官体验;能够提供数据分析,帮助人们思考分析事物,无疑将使可穿戴设备拥有更大的价值,产生更强的用户粘性。
(四)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移动支付的优势之一是准确的个人数字身份,但是使用准确的个人数字身份也将带来另一项困扰———个人隐私问题。可穿戴设备可以提取个人的生物信息、地理信息作为独特的数字ID 用以确认移动支付,这些信息都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数据交换,将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隐忧。
在如今网络支付时代,社会上个人通讯地址、手机资料等隐私信息泄露的事件屡见不鲜,为用户带来诸如垃圾信息、广告信息、诈骗信息等各方面的困扰。由于生物信息的独特性和不可变更性,这方面的隐私信息如若泄露,无疑将带来更大的危害。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规范相应的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仍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叁、结束语
虽然存在许多具体的现实困境,但是可穿戴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深入融合是难以抵挡的发展趋势,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移动支付必然会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可预见的巨大商业前景将不断激励科技公司、科研人员去探索可穿戴设备的相关技术,破解这些难题。相信未来可穿戴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深入结合将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为我们带来更舒适、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