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取得长足的进展,伴随城市智能交通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解决交通拥挤、确保运输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国务院提出将科技支撑作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的原则,在未来5年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来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智能交通现代化水平,交通运输部将智能交通列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行车难、停车那的问题区政协委员罗剑分析当前城市病形成原因,并就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
一、城市交通病的成因分析
1.技术层面:城市交通问题总体而言是交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我区目前的情况而言,交通供给方面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交口道路以及路段通行效率有待提高,京华城商业节点、老小区停车设施缺乏以及百祥路以西区域公交覆盖水平偏低等。需求管理方面,《扬州市市区车辆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才刚满一年,其对引导交通需求、缓解交通和停车压力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2.制度层面:我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大致形成了两种管理模式:一是由交通部门对公路、客运场站等交通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由规划、市政等部门对城市道路、城市停车场等市政交通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进行统一管理的“多部门协同”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城市道路等交通设施统一规划管理的“一城一交”管理模式。目前我市、区均属第一种模式,就总体而言各部门沟通渠道较为顺畅,但尚有一些盲点需要加大协调。
3.社会层面:公众素质是影响城市交通秩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从我区目前的情况看,文明城市创建之后,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者不按照规定行驶、行人横穿马路、路边乱停车、占用车道经营等行为呈现反弹之势,居民文明出行的素质尚有提升空间。
二、缓解行车难、停车难状况的建议
一是依托大城管框架,在制度上健全多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城市交通管理是大城管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事务“点多、面广、事杂”。建议在大城管框架之下,建立交通管理专项联席会制度,由规划、建设、交通、公安、城管、各镇(街道)共同参与,采取“多方会商、共同治理”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共同会商解决道桥、场站、信号、监控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定决策交通需求管理和综合执法等重大方案。
二是优化路段、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提升通行效率。建议在现有道路条件下,由双向通行的主次干道,串联起一个个单向循环通行的街区,打通城市微循环,以提升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转效率。交叉口在时间方面,要优化信号配时,有计划将区内重点路段的信号控制由分时段周期信号控制过渡到自适应信号控制;在空间方面,要精心做好主要路口交叉口渠化设计,采取拓宽车道、增加左转等待区等方式提升交叉口容量,如有条件,未来可对部分节点型交叉口进行立体交叉方式的改造。
叁是加大静态交通供给,强化乱停乱放管理。要加大供给,满足公共场所停车需求,着重挖掘零星地块、绿地公园地下空间潜力,优先建设立体化停车场。要盘活存量,积极研究制定行政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相关管理办法。要对占道停车泊位实行智能化管理,通过对临时停车泊位信息实时发布,提高停车效率。要加大对违停车辆的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
四是强化教育,提高公众遵守、维护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要加大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民众发扬礼让的优良传统,提高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的自觉性,形成不文明出行者“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