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央视新闻消息,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20日上午,地震共造成甘肃113人遇难,772人受伤,地震波及邻省青海,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18人、受伤198人。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其的发生,只能想办法积极应对。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及地方“十四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中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中也要将地震因素考虑在内,不断提高智慧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
那么,智慧城市该如何提升对地震的防御水平,帮助地震多发地区避震减灾呢?
震前监测预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地震秒级预警系统
近年来,在5骋、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之下,被监测到的地震数量不断增加,但在地震监测、计量等领域依然存在不够精准的问题,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植入。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于2018年正式启动,目前“跑赢地震波,剧烈震动来临前打声招呼”的秒级地震预警服务目标正在实现。
北斗卫星灾情预警系统
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能够对很多区域进行监测,可以通过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综合分析表面位移、裂缝、雨量、土壤含水等关键地质信息的变化对地灾隐患点的影响,从而预警很多可能出现的自然问题。
在一些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塌陷等非常可怕的灾害,卫星预警能够高清检测传感器,发现征兆和危机的苗头,进行计算机分析后,让有关部门有依据尽快进行封闭山区的路段,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气象灾害来临前最重要的警示灯,是防灾减灾必不可少的消息树。随着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制度逐步健全,“城市智能气象大脑”可根据灾害天气智能化制定最优观测策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观测设备的观测效能,对高影响天气进行追踪告警,实现灾害天气的“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构筑起灾害天气监测追踪“天网”,为城市运营与管理部门提供及时详细的天气监测预警信息。
灾后恢复,助力构建城市生命线
除了防患于未然,灾后救援和灾区重建恢复,也是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我国对灾后恢复和灾区重建工作十分重视,今年12月,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如何利用智慧城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应急通信车、卫星便电话、无人机通信...
在基础设施中,第一需要恢复和抢修的无疑是通信。
一旦受灾,这样一条短信就显得弥足珍贵。受灾后,手机信号可能不畅,该咋办?通信运营商又是如何保障灾区通信恢复的?
2023年汛期,河北涿州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在灾后救援工作中,据不完全统计,叁大运营商分别轮番使用了包括应急通信车、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无人机、便携式卫星背包站、装备远程视频回传、越野卫星应急车等各种先进设备设施。
尤其是无人机通信,多地高频使用。北京移动先后出动了厂骋500、顿骋-20惭两种应急通信无人机;中国电信投入了多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无人巡逻船等。
通过以上科技手段迅速恢复通信,可应对地震造成的断电、断路、山洪、复杂地形等困难,这也是我国在每次震后救援行动格外高效、短时间内恢复通信的重要原因。
构建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平台
城市生命线是指城市燃气、供水、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必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不少城市提出以“综合监管+智能监测”为思路,搭建一个“城市物联网监测云平台”,利用5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开展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设施运行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协同处置,赋能各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根据风险排查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布设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立起城市生命线物联感知网络,弥补人工巡查的弱点,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预警上报,全面解决风险灾害隐患“监测难”顽疾。助力地方政府完善城市风险灾害综合监管,切实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结语
一个城市建设得再美丽再智能,如果没有好的防灾减灾能力,可能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因此,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支撑技术,实现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智慧化”,优化提升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运作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是城市发展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讨论更多对于智慧城市的话题
2024年1月19日
大模型智能开启数智化时代
第十届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发展大会
暨深圳市智慧安防品牌推介会
将于深圳福田区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召开
行业精英汇聚
千人规模盛会!
主题演讲、圆桌论坛
创新产物展示
等你来
【招商联系】
卢先生 13143462700
朱小姐 136833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