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预言,“础滨技术将导致未来50%的岗位消失”。这句话在当下似乎正在一步步被印证,础滨技术快速更迭,越来越多人工岗位逐步被新的技术产物取代。
无独有偶,疫情的出现催化了“非接触式”经济的发展,安检员的工作逐步被热成像测温设备、安检机器人等科技产物取代。科技产物的使用在一方面有效杜绝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保证了安检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提升检疫工作效率。
尽管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利大于弊,但也有人开始为“安检员”这一岗位担忧:随着5骋+础滨技术的成熟,安检员会是下一个消失的职业吗?
对于安检的那些事
首先,让我们回顾历史上4个地铁袭击事件:
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两名女性人肉自杀炸弹潜入上班高峰期运行中的地铁,引爆炸弹。据最近资料显示,爆炸共导致37人丧生,65人受伤。
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袭击事件:3名炸弹人分别在叁列不同的伦敦地下铁列车上引爆了自己,紧接着一小时后,在塔维斯托克站的一座双层巴士上发生了第四次爆炸性袭击事件。
2004年3月11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通勤车地铁系统中发生了一系列有预谋的炸弹袭击,此次袭击共致死191人,伤1800多人。
2003年2月18日,在韩国大邱市城市地铁早晨的通勤高峰期,一男子在中央路地铁车站的一节车厢中点燃了易燃液体,地铁内爆炸。本次地铁中纵火袭击事件中共造成近200人死亡,约147人受伤。
在全世界范围内,地铁袭击始终是一个安全隐患。究其原因,地铁安检措施缺失或不到位或是酿成惨剧的原因之一,现有的技术仍无法满足安检的需求。
随着每一场灾难事故的发生,我们的安全警惕性都会随之提高。安检是安全的重要保障,提高安检从业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及要求是安检工作的重中之重。
AI时代 安检员的使命
安检是旅客乘机的必经环节,并且需要和安检员进行密切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据侨报纽约网报道,联邦运输安全管理局在3月23日表示,纽约地区有8名安检工作人员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几位安检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都是在机场等人流较大的地方。
图片来源:美联社
疫情之下,机场、港口、地铁等公共场所如何保证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国内,5骋的商用,础滨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的支撑下,“非接触式”服务越来越智能化。
在智能测温上,佳都科技推出智能人脸测温终端产物可同时满足人脸识别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的双重需求,实现0.5秒测温并且实时自动刷新测温数据,测温无接触保护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安全。在安检机器人的应用上,优必选科技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战略合作的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上岗检查站,实现了对口罩状态下人员的有效识别与溯源。
尽管科技在检疫工作中带来的效果是利大于弊,但也有人开始为“安检员”这一工作岗位担忧:随着5骋+础滨技术的成熟,安检员会是下一个消失的职业吗?
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疫情对安检员的素质能力等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在高铁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安检员作为对外服务窗口之一,每天与千万旅客“亲密接触”,服务态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旅客的出行体验。在广州白云机场设有特殊旅客通道,安检员会协助行动不便的旅客安检。同时,安检员还会提供后续保障,与航空公司联系,为旅客提供轮椅服务,并一直将其送到登机口。
特殊旅客正在安检通道接受检查
面对疫情,首都机场有一支横跨两场的庞大的安检队伍,还设置了专职维序员,随时提醒、引导旅客关注脚下并按秩序排队候检,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所有的新科技、新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过检体验,但是人性化、贴心的服务是科技产物尚且无法提供的。“非接触式”技术无法取代安检员的工作,而是会与安检员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出更加安全的安检服务。
在人工智能时代,安检从业人员更应该要提高的自身职业素质、技能水平及要求,才不会在科技浪潮中被淘汰。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智安协举办“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安检员职业技能竞赛”即将启动。
本届技能大赛将通过竞赛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技能,不断推进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创造机会让每一位有理想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本次由大赛由深圳市公安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果冻传媒无码主办;深圳市星中汇安防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承办;深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检查站、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管办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持续更新)
2020年深圳技能大赛——安检员职业技能竞赛
“舞台”已打造
欢迎业界的能工巧匠们报名参加
你们准备好了吗!